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106
0
2023-11-28 10:14
护理培训学习
NSLv2
Followers:102Columns:14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工作性质决定每天都要接触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随着艾滋病、乙肝等患病率的上升以及新的病原微生物如非典、甲型H1N1等病毒的出现,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健康危险也随之日益增多。若医护人员在清洗、整理和处置锐器过程中被锐器刺伤,那么这些锐器上残留的病原微生物就能够直接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使得医护人员受到感染。在清洗穿刺针、吸引管等管腔狭窄的医疗器械时,由于这些器械会残留一些病原微生物,如果直接溅到了表面皮肤、眼睛和耳朵等部位,则会导致医护人员迅速被感染。其次就是清洗待灭菌包器械、包布等不够彻底,从而导致灭菌室遭到大面积的污染。因此,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具体阐述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的职业危害及相应防护措施。

一、回收+去污处理

1、着装符合院感要求

使用专用推车,收纳盒下到临床各个科室,在指定位置核对签字回收物品器械,要求临床科室待消毒灭菌物品尽量密闭装袋,备注物品清单。

2、锐器伤

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拥有处理临床物品的责任,所以常常会接触到针头、刀具之类已经使用过的锐利物品。使用后刀片,缝合针、穿刺针等均应在临床使用后分离第一时间丢弃在锐器盒,不得与复消物品一起带入消毒供应中心,增加误伤率。在回收工作中,并不能保证临床科室100%会正确处理,所以我们物品回收到消毒供应室去污区,在交接窗口与去污区人员一一清点。

所有仪器物品在台面上尽可能摊开,最大视野下戴双层手套分类清点。发现此类问题及时反复跟临床各科室沟通,并定期参与院感检查宣教。当清点医疗剪刀、钳子、镊子时注意有效规范操作,尖端向外,有序归类放置。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报告和跟踪制度,及时处理和记录职业暴露事件。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控制室内空气温湿度,最大程度上遏制细菌生长。

3、气溶胶

物品清点完后,在去污区中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机械清洗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在空气中。气溶胶是液体或固体的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空气中的气溶胶物质是一种复杂的污染物,在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衣原体、细菌、真菌等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而且经常使用的含氯、含酶洗涤剂,对人类的皮肤、神经、粘膜、呼吸道,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长期接触之后也可能会引发皮炎、眼烧伤、哮喘。

我科坚持穿戴全套防护工具,保证隔离效果。口罩、手套、护目镜、面屏,防水围裙,防水套鞋等同一系列必备用品储备充足并严格按要求使用,从根本上防止与病源接触。在使用高压水枪时,可以使用头套。所有防护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口罩建议每两小时更换一次。超声机必须确保密闭才能启动工作,中途严禁取放物品。各类含氯浸泡液浸泡均在加盖下进行。最后选择合适的程序清洗,清洗程序是保证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关键,如果程序不规范,可能导致器械清洗不彻底,影响消毒效果。


二、包装区

1 、烫伤

供应室的设备大多数都是高温的设备,而且清洗已使用过的医用器具所用的水也是高温的。在操作不当或者防护不周的情况下,就会很容易出现烫伤的状况。供应中心医护人员每天都需要接触高温高压的灭菌器,刚开启这种灭菌器时,温度一般可以达到132~134℃。医护人员在拿取灭菌物品时,若不小心则很容易碰到灭菌器的消毒架而被烫伤。所以我们平时在机器的外壳上面张贴醒目的小心烫伤的警告标语,使用防烫手套。建议着长袖工作服,配备烫伤药膏。

2 、噪音

消毒供应中心的多数器械,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出噪声。相关环境检测部门的测定发现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抽真空时其噪声强度可达90~98 dB,远超过工业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而国家对于工业区的噪声标准限值也只在 55~60db。供应中心人员长期在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下工作,不仅会引起身体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耳鸣、听觉功能减退等,严重时还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功能,使人体产生易乏、焦躁、头昏眼花等症状,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研究表明,CSSD人员在长期噪音的环境下工作,听力水平明显下降,其中13.6%的人群听力受到影响,而听到噪音后会表现出烦躁情绪的人群则高达27.2%。

综上所述,有效降低CSSD噪音势在必行:

①安装时选择隔音效果好的材料,CSSD尽量选择建在环境安静的地方。购买低噪音的仪器设备。保证好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在清洗、装载、卸载器械、器具和物品时要轻拿轻放,做到“三轻”减少噪音。

②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定期维护保养检修设备设施,避免不必要的仪器报警杂音。安装降噪设备,在工作区域安装消声器,降低噪声,减少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危害。

③佩戴耳机。日常配发防护用具如耳罩等,佩戴可调式隔音降噪耳机,可有效隔离设备和环境的噪音,保护听力。

④实行工作人员定期换岗。安静环境和噪音环境相互替换。定期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的检查。早发现早防治。尽可能缩短接触噪音作业时间,避免对听力的损害。

3、粉尘

在制作敷料、棉球的时候,飞扬的棉絮容易被吸入呼吸道,时间久后有刺激、损伤呼吸道的安全隐患。规范操作,尽量避免粉尘产生。积极清扫,所有地面、操作台面每日湿擦拭至少两遍,避免工作人员长期处在粉尘环境内。尽量选用一次性医用材料,减少制作过程所产生粉尘、纤维絮灯光,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等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温度湿度符合WS310.1要求。

4、化学危害

消毒供应中心医护人员平时还会接触到大量的化学指示胶带、生物指示剂、B-D试纸等含铅物品,长期接触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带来极大的危害,引发各种疾病。在拿取此类物品时佩戴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密闭保存,做好手卫生。

5、心理因素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并不是直接接触患者,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且消毒供应中心尚未被医院和社会重视,被视为专业技术不强的部门。另外,消毒供应中心被医院许多部门监管,其工作强度较大,事务繁琐复杂,职业暴露机会多,但待遇和地位远远不如临床科室,职称晋升也受到严重的限制。消毒供应中心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认真回收科室物品时,谨慎检查医疗手术包的敷料数量、医疗器械的质量。同时在进行初洗、精洗、包装时,医护人员也需要层层把关。尤其是在进行包装工作时,医护人员要保证器械齐全、干净、功能完整、包内物品配备齐全,以免影响手术的进行。

在工作时,医护人员即使特别小心,也难免会有疏忽。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检测和纠正,临床科室也会根据问题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批评。另一方面,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个工作操作环节环环相扣,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一旦失误则会引起消毒灭菌不合格的后果,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以上这些因素都会给消毒供应中心的医务人员带来心理负担,引起他们的心态失衡。

科室负责人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分工不同建立有效的工作制度,优化人性化管理以调整工作压力,减轻工作人员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定期组织集体活动,丰富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劳逸结合,释放工作压力,增加同事间的凝聚力。改善工作环境,使工作人员感到关怀与尊重。我科在每个工作区域配备了高清监控系统,物品器械交接清点打包等一系列操作均有源可溯,有效避免与手术临床科室因器械损伤问题责任的推诿与矛盾,减轻工作人员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风险管理效果需要从制度建设、流程优化、人员培训、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应急预案、持续改进和风险管理意识培养等方面入手。通过全面实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推动消毒供应中心的持续发展。



作者:张学桂 吴迪

单位:武汉市第四医院

Comments 0
Please to post a comment~
Loading...
Likes
Send-Pen
Favorites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