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粘膜的化脓性和溃疡性疾患,几乎所有病人都累及直肠。炎症可以向近端蔓延到左半结肠,约有1/3病人整个结肠都有炎症。由于长期炎症所造成的结肠解剖和机能上的紊乱,常严重影响身体的营养和健康,并可能有肠穿孔、癌变等并发症,因而适应手术治疗。
(一)结肠切除
病变的结肠有时必须切除,但切除的范围和步骤需因人而异。许多病人手术时病变已累及到整个结肠和直肠,过丢常作结、直肠全切除加永久性回肠造口术。但是近来倾向于尽可能作回、直肠吻合或其他能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手术,如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剔除、回肠袋与肛管吻合术就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惟Crohn's病或肛门失禁者为禁忌证。现将手术主要步骤简述如下,并讨论术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和并发症。
手术方法:
(1)先行全结肠切除,注意保护两侧输尿管。
(2)在直肠中段以下离断直肠,并将残留的直肠粘膜子以剔除。
(3)制作S型回肠袋:将远端回肠摺叠成三个肠,每个肠袢长约10厘米~12厘米,对系膜侧肠壁用缝线相互固定,然后切开肠腔,将S型的回肠缝合成一个储袋,回肠袋的远端输出肠长约2厘米~3厘米(图1)。
(4)将回肠袋通过直肠肌鞘与肛管吻合。
(5)作暂时性回肠造瘘术。
(二)错误和并发症
(1)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这是一种复杂的大手术,防止盆腔感染和保证吻合口愈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般应采取分期手术。先作整个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剔除、回肠袋与肛管吻合,并加暂时性回肠造痿术。约3个月后,待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吻合口已愈合而无狭窄、内窥镜检查回肠袋粘膜无明显炎症,及肛指检查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等条件具备后,再将回肠造瘘缝闭。若病人的情况极差,也可分三期手术:第一期先作结肠次全切除(结肠远切端可在降结肠下端)、回肠造瘘,结肠的远切端可予缝闭,也可引出腹壁外作临时造瘘;第二期切除剩余结肠、剔除直肠粘膜、将回肠袋与肛管吻合,另加回肠造瘘术;第三期再把回肠造瘘缝闭。
(2)盆腔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盆腔感染的主要原因有:
①回肠袋与肛管之吻合口有张力,以致吻合口裂开而引起严重盆腔感染。要减轻吻合口张力,必须充分游离回肠,后腹膜分离要到达肠系膜上动脉、胰腺及十二指肠水平,一般使远端回肠能到达耻骨联合以下8厘米,这样才能使回肠在齿线处吻合而无张力。
②远端回肠血液供应不良,致影响吻合口愈合而继发感染。所以在分离回结肠动脉时要靠近血管根部,必须保存血管弓,以保证远端回肠的血液供应。
③未作暂时性回肠造瘘,致吻合口被肠内容污染,影响愈合,最后继发盆腔感染;所以预防盆腔感染的主要方法,最好是回肠袋近端再作一个回肠造瘘。
④术中操作不当可引起污染,所以在进腹腔后可先在直肠乙状结肠处用纱布条结扎肠腔,防止近端结肠中的粪便进入到已经灌洗清洁的直肠中,这样可以减少污染。
⑤远端直肠粘膜剔除时也容易损破粘膜而污染盆腔;一种简易可行的预防方法是由腹部分离直肠,在直肠中段以下切断直肠,然后将直肠远切端外翻,在肛门外行直肠粘膜剔除。
(3)吻合口狭窄
回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主要与缝合不当有关。缝合时一般可先在四周作4针固定缝线,然后在每二针之间加2针~3针浅表缝合即可。保证吻合口局部无张力、防止创口感染,也是预防吻合口狭窄的关键。吻合口狭窄较轻者,术后可用手指扩肛而缓解;狭窄较重者需手术矫治。
(4)回肠袋炎
这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原因可能与回肠袋容积太大、输出肠管太长所造成的回肠袋淤滞有关。因此,作回肠袋时每段肠袢不能太长,一般选择10厘米~12厘米;而回肠袋之输出肠管应不超过2厘米-3厘米。回肠袋炎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腹泻及腹痛等。有些病人偶尔发作,症状较轻,用灭滴灵及激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也有发作频繁且症状严重者,最后须作回肠造瘘术才能缓解。
总之,对于溃疡性结肠炎,首先在诊断上应排除Crohn氏病;作全结肠切除和回肠肛管吻合术时应小心操作,防止盆腔感染,保存系膜血管弓,避免吻合口局部有张力,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