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改良Bacon手术由于保留了肛提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且不损伤支配神经,因此术后排便功能得以保留。同时因免除了在盆腔内作低位直肠吻合,又可避免前切除术的许多并发症。但必须指出,这种术式在保留肛门功能方面不如前切除术,手术的彻底性又不如Miles手术;且手术操作比较复杂,对此术不熟练者常致手术失误。
一、拖出的结肠段坏死
这是本手术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不但影响疗效,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拖出段肠管之坏死,多与手术处理不当有密切关系。
(一)原因
1. 拖出段肠管的血管受损:乙状结肠动脉切断结扎处未紧靠其根部,而在Sudeck's临界点以下,或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支未予保留,致边缘动脉弓血流被阻断,结果都可造成拖出段结肠缺血而坏死;
2. 拉出的结肠张力过大,或肠段拖出时有扭曲,均可引起系膜血管受阻;
3. 肛门括约肌未在术中予以适当扩张、松弛,致拖出段结肠有长时期的缩窄缺血;
4. 术后低血压或拖出段结肠未予保温,以致边缘动脉收缩甚至栓塞。
(二)预防和治疗
1. 要充分游离降结肠和脾曲,必要时可游离横结肠以保证拖出的肠段确有足够的长度。结肠拖出时应注意不使肠管扭曲;
2. 肠系膜下动脉应在左结肠动脉起始点以下结扎,并注意保存结肠的边缘动脉弓,在血供良好与血供不足的分界线上要预先用黑线作一标记,以便拖出切断时上段肠管有良好的血供;
3. 拖出结肠前应先行充分扩肛,拖出的结肠要适当保温,室温低下时尤为需要;
4. 在拖出的乙状结肠上认明预先所作标记,切断线应在标记点以上。直肠在肛门外切除吻合后应随即纳回肛门。
二、肛门狭窄
由于拉出的结肠下段浆膜与肛管愈合,残端又与齿线的皮肤切缘愈合,肛提肌与括约肌又经常处于收缩状态,故术后若不施行预防性扩肛,则病人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环状疤痕性肛门狭窄。
预防的唯一重要措施在于术后定期作预防性扩肛,逐步增加扩肛器的直径。严重狭窄经扩肛无效者,应于肛管的后正中线切开环状狭窄,必要时还可以作多个纵行切开,然后再坚持定期扩肛,以免重新形成狭窄。
三、肛门粘膜外翻
因肛管齿线以下的皮肤切除过多,或拖出肛门外的结肠切除不足或切除太迟,术后便可造成粘膜外翻,分泌粘液,致肛门部常有粪性液体渍湿而引起炎症,患者甚感苦恼不适。预防的方法是避免作齿线下的环形切口,齿线以下的皮肤不能过多切除,拖出肠段应在肛管内原切口平面切除,术后两周内应行拖出段结肠切除。
治疗的方法是在良好的麻醉和肛门括约肌完全松弛的情况下,再次环状切除过长的结肠残端,将粘膜切缘直接缝在齿线上。
四、结肠段回缩
如果降结肠游离不够,拖出肛门的结肠切除太多,致吻合线张力过大,或拖出结肠的远端有坏死现象,均可造成结肠段回缩。
轻度的结肠回缩,因结肠浆膜与盆腔及肛管创面会很快愈合,一般不致发生严重后果;但日后易引起肛管狭窄,必须长期扩肛。若结肠段回缩很多,可能引起盆腔感染和腹膜炎,应及时作横结肠完全性造瘘;同时对回缩的结肠作出相应处理。一般应进一步游离上段结肠,使它能在无张力的情况下缝合在齿线上。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也是避免炎症感染和肛门缘结肠瘘的重要措施。
五、肛门失禁
肛门失禁和其他排便功能障碍,是本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多呈液状或粘液状,以致不能自控而失禁。原因是本于术往往切除了过多的直肠粘膜,致使患者失去排便反射,而直接影响排便控制功能。但大多数病人术后数个月都能获得较满意的排便控制能力,这是因为本手术虽然切除了几乎全部的直肠粘膜,但仍保存了肛提肌以下的组织完整性,术后患者可以从盆壁、肛管及肛门等处获得定的代偿性便意感觉。如果手术时损及肛提肌和内括约肌,致使括约肌及肛提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便有造成肛门粘膜外翻,不断分泌粘液粪便或排液状大便而失禁。
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剥离肛管粘膜时应在粘膜下肌层和内括约肌之间进行,操作要轻柔细致,不要损及内括约肌和肛提肌。若术后出现大便失禁,应首先调整饮食,服用止泻药物,使粪便干燥,减少排便次数;同时应嘱患者长期坚持作肛门括约肌的收缩锻炼,直至排便的自控能力恢复为止。若因损伤严重,致各项措施对克服大便失禁均告失效者,可考虑作肛门括约肌成形术,一般都能获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