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先天性畸形矫治术 | 失误及处理

312
0
2023-6-27 16:27
医梯研习
PTLv2
Followers:0Columns:21

导读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治疗,要求术后病儿能获得正常排便功能,如果手术操作欠妥或有手术失败,术后排便功能发生障碍,将给病儿造成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痛苦。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直肠先天性畸形手术的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但如何避免手术并发症和保存排便功能等问题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特别是高位的直肠闭锁,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度均较高,其中由于手术处理不妥造成的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直肠粘膜外翻


(一)原因

手术处理高、中位直肠闭锁时,若勉强想从会阴切口寻找直肠盲端和游离并发的瘘管,每把皮肤切口做得过大,或把切口扩张得过度,即使随后将切口缝合缩小,但由于创口感染裂开,最后仍会导致肛门口过大。过大的肛门口必然严重损伤肛门周围组织,容易造成术后直肠粘膜外翻脱垂。

(二)症状

轻度的粘膜外翻,在病儿啼哭时见有粘膜脱出,刺激肛门皮肤时可见肛门有收缩反应,因此其排便功能尚称正常,仅偶有肛周污粪。重度的粘膜外翻常致肛门完全无收缩能力,病儿经常有肛周污粪和大便失禁。

(三)预防和治疗

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时,肛门造口不宜过大,也忌将肛门部皮肤切口作过度撑扩;应根据直肠盲端的高度来选择恰当的手术途径,不能以扩大肛门部切口来满足手术的需要。肛门括约肌应予保留,术中在辨认括约肌后只能轻柔予以扩张,供直肠末端通过。直肠与皮肤的吻合以无张力为原则,但又不可过于松弛,否则术后会造成粘膜脱垂。对高、中位畸形,手术时除应减少损伤外,要注意使直肠准确地通过耻骨直肠肌环。

轻度粘膜外翻,可行温水坐浴促使疤痕软化,一般能随括约肌功能的恢复而逐渐好转,以至自愈。粘膜外翻过多者则应手术切除多余粘膜。个别肛门括约肌功能已丧失而经常有大便失禁者,可考虑作股薄肌或臀大肌移植的肛门括约肌重建手术。


二、肛门狭窄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作肛门成形术后另一常见的并发症是肛门狭窄,其发生率约为10%左右。

(一)原因

主要是手术中游离直肠不充分,拉下的直肠盲端是在有张力的情况下与肛门皮肤相缝合。术后切口一旦发生感染,下拉的直肠也会回缩造成狭窄。术后未能坚持定时扩张肛门,也可导致肛门狭窄。

(二)预防与治疗

要避免肛门狭窄,主要是在游离拉下直肠盲端时,应使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自然脱出到肛门皮肤切口处为止。因此,行会阴或骶会阴手术时应充分游离直肠,特别是直肠前壁尤须充分游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缝合才无张力,从而避免了因局部血液供应不良或缝线切割而造成切口裂开,直肠回缩。术后宜将病儿双腿悬吊起,暴露会阴部,并设法使创口保持干燥清洁,以减轻感染。术后两周便应开始扩肛,持续半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一旦狭窄形成,多数病儿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困难,甚至发生梗阻。严重的肛门狭窄经坚持不懈地扩肛而仍不见好转者,可于第一次手术后6个月再行疤痕切除和肛门成形术。


三、瘘管再发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可伴有各种瘘管,如直肠前庭瘘、阴道瘘、会阴瘘、直肠尿道瘘、直肠膀胱瘘、泄殖腔瘘等;其中以直肠前庭瘘、会阴瘘和直肠膀胱瘘较多见。手术后瘘管再发,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原因与手术中未能充分游离直肠,术后切口感染,直肠回缩及尿引流不畅等有关。因此预防方法主要是充分游离直肠,使直肠下拉缝合无张力,避免术后局部感染,预防直肠回缩。

对中间位闭锁合并直肠低位瘘病例,应采用骶一会阴联合肛门成形术,可以减少瘘管复发机会。有前庭瘘、会阴瘘者可先作瘘管扩张,以解除梗阻。对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瘘宜先行双管式结肠造瘘,使粪便完全转流,俟较大年龄时再作肛门成形术时修补之。作直肠后尿道瘘切除时,应常规作耻骨上膀胱造瘘。

术后如有瘘管复发,不必急于再次手术修补,可以保持膀胱造瘘通畅,避免感染,坚持扩肛,等待肉芽增生后瘘管可望自行闭合。若瘘管长期不能自愈,可于半年后再次手术修补。



Comments 0
Please to post a comment~
Loading...
Likes
Send-Pen
Favorites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