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损伤腹壁下动脉
腹壁下动脉为髂外动脉的一个分支,在腹股沟韧带的上缘发出,经腹环的内侧,在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中走向内上方,然后穿过腹横筋膜,自半环线处进人腹直肌鞘。当切口位置过低或因盲肠位置较低、腹壁脂肪过厚,为了显露回盲部而向下延长切口,用剪刀将腹横肌及腹膜一并剪开时,可将并行于二层之间的腹壁下动、静脉误伤。损伤小时,局部可鼓起一血肿;损伤大时,可发生大出血。
处理:遇上述情况应立即用盐水纱布条压迫出血处,如损伤小,血肿不再增大,则稍加压迫即能止血。如损伤大或血管被剪断,则取出纱布条时仍有活动性出血。此时可用吸引器吸净积血,术者以左手食、中指伸入切口下端两侧顶起腹壁以暂时控制出血,找到出血点,钳夹两断端,用丝线缝扎止血。
(二)损伤肠管
阑尾切除术中肠管的损伤多发生于下列情况:
- 术者或助手使用止血钳提取腹膜时,误将肠管一同提取切开;
- 因患者身体肥胖、麻醉不够满意、腹肌松弛不佳、阑尾位于盲肠后或腹膜后,致使显露困难而强行牵拉盲肠导致肠管的浆肌层撕裂甚至肠管破裂;
- 阑尾已穿孔形成脓肿或与大网膜、肠管粘连较紧,强行分离或操作粗糙而使肠管损伤;
- 缝合腹膜时因麻醉欠佳,病入鼓肠,操作草率而误将肠壁一道缝扎。
处理:
- 浆肌层撕裂应即时进行修补。
- 肠管破裂应即时修补,如腹腔无污染,可不必放置引流;如腹腔有污染,则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常规放置烟卷引流。
- 如术中未发现肠管破裂,术后患者出现腹膜炎、肠瘘或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时,应即时开腹探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炎症反应严重,组织脆弱,最好行腹腔清洗后,将破损肠段外置,待炎症反应消退后,再行修补放可腹腔或行肠切除吻合术。如炎症反应不重,可行破损肠管修补、腹腔引流,必要时可加作末段回肠造瘘减压术。
(三)损伤输尿管或髂血管
输尿管及髂血管均位于腹膜后,一般阑尾切除术时不易造成损伤。但如反复发作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或横跨骼血管并与之粘连,分离时易造成髂血管的损伤。输尿管具有蠕动,不依附于盲肠之上,易与阑尾辨认。但如盲肠后位之阑尾炎与输尿管发生粘连,分离不慎偶可造成损伤。
处理:髂血管的损伤多为撕裂,很少横断,应立即进行修补。遇此情况,可行保留浆膜之“粘膜下阑尾切除术”即可避免骼血管的损伤。方法是在距盲肠1厘米处横行切开阑尾浆肌层,剔除远端阑尾粘膜,近端结扎后切断,断端荷包包埋。阑尾浆肌层套筒无需特殊处理。输尿管一旦发生误伤,应根据其损伤程度立即进行修补或对端吻合,腹膜外放置引流物。
(四)误切输卵管
输卵管为附于子宫角上细长而弯曲的肌性管道,且有锯齿状突起的输卵管伞端,易与阑尾相区别。施行阑尾切除术时,只要找到盲肠及与之相连的阑尾,一般均不会误切输卵管。但如术者草率行事,开腹后未显露盲肠即以手指伸入腹腔而将具有索状感的输卵管拉出腹腔,或以钳、镊将其夹出腹腔,不加辨认即盲目地游离系膜,切除输卵管,从而造成输卵管的误切。
处理:如术中即已发现误切输卵管,且属需要生育者,应将输卵管对端吻合,如属不需要生育者,则将断端结扎即可;但同时均应将阑尾切除。如术后方发现误切,亦应再次进入腹腔,按上述原则处理输卵管,并同时切除阑尾,术后加强抗炎治疗。
(五)误切肠脂垂
此一错误多发生于初学者,当病人过于肥胖或因麻醉欠佳等原因寻找阑尾困难时,盲肠壁上之脂肪垂可因炎症反应而充血、水肿,形似短粗之阑尾,术者未按常规方法寻找阑尾,而将脂肪垂误为阑尾加以切除。其实,此一错误是极易避免的,肠脂垂为脂肪组织,无管腔,不在三条结肠带汇合之处,与阑尾很容易区别。
处理:此一错误也极易发现,当切下之“阑尾”剖视无管腔,而系一块脂肪组织时,即应发现为肠脂垂,而应重新找到阑尾,加以切除。即使皮肤已缝合,亦应拆除缝线进入腹腔,切除阑尾。